“第三届中德合作研讨会:可印刷薄膜光伏器件与应用”顺利召开

来源: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5-04-21

  202547日至9日,暨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理工学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材料学院和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德合作研讨会“可印刷薄膜光伏器件及应用(Sino-German Workshop: Printable Thin-Film Photovoltaics & Applications)”在暨南大学番禺校区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暨南大学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麦耀华教授、郭飞研究员以及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Christoph Brabec教授担任会议共同主席。会议期间,来自国内外12个知名科研机构和3家产业化公司的17位教授(其中国外学者5位,国内学者12位)就新型光伏材料与器件的前沿科技及产业应用专题报告;15位博士生和8位硕士生通过墙报展示交流最新研究成果。

                        与会人员合影                                   会议现场

  开幕式上,学院党委书记黄睿、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麦耀华教授分别致辞。黄睿首先代表暨南大学物理光电工程学院(理工学院)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暨南大学在光电、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的发展优势,同时预祝会议圆满举行并希望中德合作交流继续深入开展,成为学校国际合作的典范随后,麦耀华致辞中回顾了前两届中德研讨会成功举办的经验介绍了国内光伏行业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方面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希望本次会议能够进一步加强中德两国在薄膜光伏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以期产生更多高水平研究果。开幕式由郭飞主持。

  

    黄睿致辞                                        麦耀华致辞

 会议以“可印刷薄膜光伏器件与应用”为主题,围绕半透明、柔性、人工智能辅助设计等新兴方向,对钙钛矿太阳电池、有机光伏、叠层器件的最新进展和产业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开深入交流。Christoph Brabec教授Multijunction photovoltaics based on emerging PV”的主旨报告由此拉开了学术交流的序幕。随后,来自香港城市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以界面工程、结晶控制、绿色沉积、柔性器件、AI赋能光伏智造等主题展开了多角度、深层次的学术报告。与会者们共同深入探讨了从材料设计、成膜机制到器件集成过程中的挑战与创新策略,展示了各自团队在新型光伏器件高性能化与可持续制造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会议期间设置提问交流环节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面对面沟通机会,促进了跨国合作与产学研对接。与会专家普遍表示,本届研讨会不仅展示了钙钛矿及其它新型光伏器件技术的最新成果,更为中德双方在科研合作、技术转化等方面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平台。

 Christoph Brabec教授在会议闭幕式上进行总结致辞,对本届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同时,提议第四届中德研讨会2026年上半年在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举办,并邀请与会专家学者前往参会。


  学术交流结束后Christoph Brabec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叶轩立教授一行参观了位于珠海香洲区的广东脉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兆瓦级产线。麦耀华向Christoph Brabec教授一行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并展示了公司近期开发的大面积钙钛矿光伏板以及商业化柔性光伏组件。



图文:李洪兵、刘梦婷

校对:吴绚、杨嘉琳

初审:郭飞、肖艳芳

复审:麦耀华、孙玉环

终审发布:黄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