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强、李真科研团队在《Laser & Photonics Reviews》发表光场调控研究进展

来源:理工学院 发布时间:2023-10-16

       近日,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光电工程系陈振强、李真、付神贺科研团队在光学/光学工程学科高水平学术期刊《Laser & Photonics Reviews》(IF=11.00发表On-Demand Subwavelength-Scale Light Sculpting Using Nanometric Holograms的研究成果,该光场调控团队提出基于空间高频波的纳米全息新技术,实现亚波长尺度任意光场的雕刻,将结构光场从宏观和微观尺度扩展到纳米尺度,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带来了更广阔的研究前景。理工学院博士生张锡梁为第一作者,付神贺教授和李真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致力于在深亚波长尺度实现结构光场的产生与调控。然而,结构光场在极小尺度范围(紧聚焦)容易出现退偏、退相等不良效应,无法维持其横向偏振相位分布。已有研究表明,矢量涡旋结构光场在紧聚焦状态下产生显著的自旋轨道耦合,破坏了入射光场的涡旋拓扑结构,产生了新的自旋(偏振)分量以及纵向场。为了能在极小尺度空间实现光场的产生与调控,除了通过紧聚焦技术,研究人员还设计人工微纳结构,试图把光场模式压缩至亚波长尺度。然而,在微纳结构体内实现结构光场的模式调控依然具有挑战性。

 

1原理图:a入射光波在锐边处衍射产生空间高频波和倏逝波;b) 锐边截断波函数f(x以及相应的空间高频波矢分布;c) 纳米全息结构示意图;d零阶贝塞尔光场的纳米全息图。


       该科研团队提出基于空间高频波的纳米全息术,在理论和实验上展示了亚波长尺度光场的产生与调控。文章利用厚度仅为50 nm的锐边产生光学衍射效应,将锐边衍射激发的空间高频波(图1(a,b))作为信息的载体,实现任意给定光学物体相位和振幅的编码,并研制出纳米全息掩模板(图1(c))。基于空间高频波的纳米全息术,该团队不仅能够将入射光场聚焦到衍射极限纳米尺度范围内,而且能够在深亚波长尺度恢复高频波携带的物体信息,在纳米尺度下实现光场的雕刻。为了验证该纳米全息术,该团队设计并制作了无衍射贝塞尔光场(图1(d))、高阶涡旋光场、矢量光场、自加速艾里光场以及任意空间结构光场的纳米全息图。图2为利用纳米全息图实现零阶无衍射贝塞尔光场的例子,图3为任意光学物体的纳米全息图以及恢复的物体结构,验证了基于空间高频波纳米全息技术的有效性。进一步,该团队展示了纳米全息图的宽波带特性,基于该特性,首次在深亚波长尺度下实现了白光无衍射传输。

 

 

2 深亚波长尺度零阶贝塞尔光场的产生:a, b)理论和实验上重构的贝塞尔光场强度分布 c)y=0处,沿x轴截面的归一化强度分布图;d)光场强度在y-z平面的分布图。

 

3 基于空间高频波实现任意字体的编码与恢复:(a)c字体“JNU”和“光”的全息图;(b)d恢复字体的光强分布图像。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重点项目、珠江人才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lpor.202300527

 

文、图:付神贺

校对:杨嘉琳

 初审:杨萱曾庆慧

复审:厉明

终审发布:黄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