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理工学院)携手合作伙伴助力中国移动完成全球首个800G空芯光纤传输技术试验网

来源: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4-06-25

6月6日,暨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理工学院)携手领纤科技(南通)有限公司(简称领纤科技)、深圳市特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特发信息)共同助力中国移动开通首个800G空芯光纤传输技术试验网(广东深圳-东莞)。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理工学院)与领纤科技共同提供的空芯光纤在长达20km的链路上实现了空芯-空芯熔接损耗0.05dB,空芯-实芯连接小于0.3dB和铺设后光缆损耗达0.6dB/km(包括连接、熔接点)等多项核心技术指标,达到国际第一阵营水平,这一里程碑不仅标志着我国在空芯光纤通信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更凸显了我院在空芯光纤研发领域的卓越能力和领先地位。

 

 

科研人员在铺设现场合影

 

在中国移动空芯光纤光缆传输网试点任务中,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理工学院)汪滢莹教授积极响应,组织成立了领纤-暨大-特发联合体,由领纤科技(暨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参与孵化的高科技公司)、汪滢莹教授团队负责反谐振空芯光纤结构设计、光纤拉制、熔接连接、性能表征,特发信息负责空芯光纤成缆及测试。双方密切合作,仅用1个月时间完成了20km的空芯光纤光缆的交付,为本次试点递交了满意答卷。

 

 

现场铺设的空芯光纤光缆

 

反谐振空芯光纤以其卓越的“四低”属性—低损耗、低时延、低色散、低非线性成为光通信领域的璀璨新星,其光学性能已在实验室得到验证。然而,在工程铺设中,空芯光纤面临熔接复杂、弯曲损耗大、结构强度低、纤芯易进水等诸多挑战。此次路由全程铺设于既有的城市地下管网,管道利用率高、空间狭窄复杂,且铺设期间台风“马力斯”过境深圳、东莞,管井积水严重,部分段落完全淹没在水下,户外熔接长期处于雨水潮湿环境。在中国移动的带领下,成功将空芯光纤技术应用于真实工程环境中,经受住了牵拉、挤压、水汽、户外熔接等多种条件的考验,首次探索、总结了一套在复杂管网环境和极端恶劣天气状况下的反谐振空芯光纤光缆部署方案,克服不利因素完成大湾区典型金融专线路由空芯光缆布放。此次试验不仅专线时延得到了30%以上的优化,还成功验证了基于C+L波段的800G宽谱光传输系统。在长达20km的链路上,实现了同频同时全双工单纤128Tb/s的超大容量传输试验,为下一代空芯光纤通信奠定了坚实基础。

 

反谐振空芯光纤技术发展的20年历程中,暨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理工学院)微结构光纤团队长期深耕于技术最前沿,做出了基础性核心贡献。2010年,汪滢莹在英国巴斯大学读博期间研制出世界首个内凹纤芯空芯光纤,将反谐振型空芯光纤传输损耗纪录降低一个数量级(Opt. Lett. 36, 669),并开启了全球反谐振空芯光纤的研究热潮;2014年,丁伟完成首个降损机制的理论阐述(Opt. Ex, 22, 24697);2018年汪滢莹、高寿飞等人研制出世界首个连体型反谐振空芯光纤,将损耗纪录再降一个数量级(Nat. Commun. 9,2828); 2019年丁伟联合北工大、物理所、北大团队完成国内首个低损耗反谐振空芯光纤通信实验(OFC 2019, M3C.6); 2022年丁伟实现世界首个0.1dB可插拔空芯-实芯连接头(Opt. Ex, 30, 15149); 2023年汪滢莹、高寿飞实现0.2dB/km的传输损耗(ECOC 2023, Tu.C.4.2)。凭借深厚的专业积淀与丰富的实战经验,团队屡次攻克技术难关,勇创空芯光纤领域10项世界纪录。

 

 

暨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微结构光纤团队取得的研发成果


在此次线路铺设中,暨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理工学院)切实贯彻落实“产学研结合”的培养理念,多名专业硕士研究生深度参与项目,主动承担起空芯光纤现场熔接、光缆测试等关键任务,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实验室培养的专业技能与工程应用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提高了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铺设现场光缆制备现场


展望未来,暨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理工学院)将继续深耕空芯光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科研创新为驱动,不断推动相关技术的迭代升级。学院将紧密与产业界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社会提供更加快速、稳定、安全的通信服务。同时,致力于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我国的光纤事业贡献力量。

 

图文:汪滢莹、熊一帆

校对:杨嘉琳

责任编辑:邓玉萌

初审:肖艳芳

复审:孙玉环

终审发布:黄睿